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
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
MSS校友录Vol.06 | “如果不是读了MSS,上中国际我们不一定考得上!”

日期: 2023.05.26

作者: MSS

导语:近20年来,MSS校友遍布世界各地;几千名孩子离开MSS,走向更大的舞台,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、迎接挑战、实现自我。今天的【MSS校友访谈录】栏目将继续和您一起,走近MSS毕业生们的故事,追寻蒙氏“种子”生根、发芽、并依然在蓬勃向上的成长之旅。

“教育就是激发生命,充实生命,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,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。”——玛利亚·蒙特梭利

“如果不是读了MSS,上中国际我们不一定考得上!”

从2011年到2014年,Andy在MSS生活学习了3年。在来到MSS之前,他曾上过家附近的一家幼儿园,但园所里2个老师就要管四五十个孩子,妈妈Jenny认为Andy作为男生,肯定会被管得很严厉,这样的方式不太适合他的性格——“我还是希望给孩子找一个相对宽松自如的环境”。

Jenny本身在外企做管理工作,她的外籍的同事中,选择MSS的比例很高,对蒙氏的理念也非常理解和认可。在同事的大力推荐下,Jenny将3岁的Andy送入MSS就读,直到毕业为止,三年来,Jenny一直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,在她看来,虽然辛苦一点,但是很值得:“MSS在上海创立很早,家长圈都知道,名气比较大,有名,而且在上海,拥有AMS十级认证的、纯正的蒙氏园,这有MSS一家。我真的认为这是很好的选择。”

谈到选择MSS的理由,其中之一还包括一段缘分——Ms Karen。Karen老师在MSS工作已经超过15年,她也是Andy人生中第一位蒙氏老师。妈妈Jenny说:“我第一次见到Miss Karen就觉得她是一名好老师,给人感觉很温良、很舒服,又很有behavior,在一定的规则当中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,会通过蒙氏的理念教导小鹏偶如何与他人交流沟通,怎样遵守环境,给与孩子们很好的言传身教。虽然我们已经毕业9年,但至今我们和Karen老师都保持着长久的联系。”

在妈妈Jenny眼中,Andy从来不是“学霸”型的小孩,她也不追求让孩子成为学霸。“我们家不提倡刷题,但是目前Andy在上中国际读书,曾得到过best behavior奖,这件事情本身就挺高兴的。”

0-3岁是孩子为未来打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,其中,3-6岁又是行为规范最受影响的时期。“在进入上中国际之前的考试中,学校专门有一个环节,会观察孩子的行为规范,看孩子们如何一起做游戏、做活动,有些孩子做完就直接走了,但Andy会主动收拾东西、并物归原位,这些都是在MSS教会他的习惯,也让他考入上中国际发挥了重要作用。”

蒙氏的理念就是提供孩子“准备好的环境”,帮助他们独立自主、有始有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,包括教具的使用,从哪里拿来、就要放回原位。Jenny认为,这一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影响很大。

“我曾经被邀请来到MSS做过家长观察,观察室里设置了单向玻璃,孩子们看不到外面,不会被打扰,但家长可以看到里面。当时我可以清楚地看到,孩子们各自独立地在教室的各个区域做自己的工作,语言的、数学的、文化的……这种自学的能力,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培养,我认为可以让孩子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终身受益。”

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,充分体现在Andy身上。Andy初中毕业时,拿过一个self-learning(自主学习优秀奖)。“我觉得比起学科和成绩,蒙特梭利教育看重的是孩子‘本身’,也就是孩子的独立性、自主学习的能力,我认为这是蒙氏教育理念的核心。”

Jenny认为,MSS三年来的生活和学习,是让孩子考入上中国际的关键。“上中国际的考试不仅要观察孩子的行为,还要考中文和英文。在家里,我们并不怎么和孩子说英文,也没教他什么听说读写,但是Andy依然考上了,他完全是凭借MSS的日常教育,在没有任何突击的情况下,考上上中国际的,这是非常不容易的。说实话,如果我们没有上MSS,上中国际真的不一定考得上!”

混龄的环境培养孩子的爱心与责任心

Andy是一个很暖心的孩子,他很关爱他人,同时还具备极强的责任心。妈妈认为这和MSS混龄的环境息息相关。

混龄的特点就是小月龄的孩子会和大月龄的孩子在一起。Andy刚入园时,是最小的孩子,但等到毕业,他已然是年龄最大的孩子了。“所以他会有一个身份角色的转变:原本,他还小的时候,是由哥哥姐姐照顾他;随着他渐渐长大,他就学会了照顾年龄小的孩子。到现在,他已经是一个很温暖的孩子了。”

Jenny很感激蒙特梭利教育对孩子的塑造。“独生子女有时候比较自我,会以自我为中心,但是Andy始终心里想着他人和爸爸妈妈。”

Jenny还与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:

Andy五岁时,个子已经很高了。那时,班级里新来一位小朋友,老师分配给Andy一个小任务:让他帮助这位小朋友,带领他一起融入集体。新加入的小朋友往往需要一定的适应期,有时会跟不上节奏,或者独自跑开,此时的Andy总会极具责任心与耐心地把小朋友领回来。按照Andy的说法就是:“老师让我看好他,我要负责他的。”

这让Jenny忍俊不禁,同时也很感慨:“你能想象吗?一个五岁的小孩说,我要对一个3岁的小孩负责……”

很多家长可能不理解:孩子那么小,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?家长往往把“学”东西等同于学“学科”,却忽视了过程中对孩子人格与品行的塑造。而蒙氏混龄的环境让孩子们有机会互相学习:孩子们会自发形成有序的组织,在一定秩序的前提下,小孩子可以从大孩子的行为规范上进行学习,大孩子则用自己已经“学”到的经验引导小孩子融入班级,加深团队合作与交往的能力。这是蒙氏理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传承。

自我表达能力催生“领导力”

提起领导力,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个词和孩子毫无关系,但在Andy身上就具备这样的“领导力”。由于在公司担任管理职位,Jenny本身就具备大量与领导力相关的经验与案例。“回到家,我会问他学校的事,他也会问我:妈妈,最近你公司里发生了什么?我就会把工作当中的事情当成case study和他分享,并问他:如果你是我,你会怎么做?他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会让我觉得挺有道理。我认为这需要具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、沟通能力和同理心。”

现在,无论是参与学校内部还是校外活动,Andy总能在团队合作与小组讨论中发挥出色。据Jenny介绍,Andy曾参加过一个沙盘营,活动的背景设定是关于八个国家的资源大战,Andy主动请缨竞选‘总统’,最终他们的小组勇夺第一。“但凡这种需要发挥领导力的事儿,Andy都会拦在身上主动做,他似乎总能第一时间了解大家的特点和优势,把小伙伴们的角色安排得明明白白。”

在MSS时,Andy总有许多时间去进行自我表达。“有一个词叫做‘批判性思维’,是一种自己有能力改善自我思维的一种‘思维能力’与‘思维倾向’。我觉得MSS的生活就教会了Andy要有自己的想法,不要人云亦云,因为在学校里,老师经常组织workshop,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表达——讲讲对一件事情的感受和看法。身边的人可能会想:哪里有幼儿园会做这个呀!而且我们大多数人总觉得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做presentation呢?但是在MSS,孩子们是真的可以做到的!”

写在最后

就像Jenny说的那样,蒙特梭利相信孩子自身的潜力,每一个孩子都自带光环来到这个世界,而蒙氏教育就是如何激发孩子的潜能,帮助他走上符合自己特点的成长轨迹。在蒙氏教育中,老师并非放任自流,而是充当观察者、辅助者、引导者的角色,激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。对于0-6岁的孩子,蒙氏讲究“心智性吸收”,蒙氏的五大领域符合孩子的发展所需,帮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体验去学习,而孩子们每一天在MSS的所见、所闻、所感,都会成为未来走上学科类学习的坚实基础。

本期是【MSS校友访谈录】的第六期,欢迎大家保持关注、敬请期待下一期内容!

教育机构:

分享 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