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SS校友录Vol.02 | 注重“深度思考”,是MSS很早就给予我的可贵品质
日期: 2023.02.21
作者: MSS
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导语:近20年来,MSS始终致力于为0-6岁的家庭提供纯正的蒙特梭利教育,通过蒙氏老师的引导,帮助孩子们在有准备的环境中,自信、快乐成长。
自2004年创校以来,MSS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;几千名孩子离开MSS,走向更大的舞台,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、迎接挑战、实现自我。广泛的兴趣涉猎、自我探索的精神、独立思考的能力、有始有终的责任心、勇于尝试的执行力……我们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,更为他们身上带着MSS的印记而深感骄傲。
或许,作为读者的您也会好奇他们的故事。从今天起,我们将陆续推出“MSS校友录”栏目,和您一起走近MSS毕业生们的故事,追寻蒙氏“种子”生根、发芽、并依然在蓬勃向上的成长之旅。
“今天的孩子们将创造明天的所有发现。”——玛利亚·蒙特梭利
Joseph,MSS创始校友
伦敦大学 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业 大二
01 管理并掌控生活,保持自己的节奏
今天故事的主角Joseph,是一位目前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地理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。作为最早一批进入MSS接受蒙氏教育并毕业的“创始校友”,提起MSS,Joseph的心中依然会产生熟悉的感受。MSS的生活每天都很有趣,在MSS的环境中,他可以选择独立而专注地工作,也可以选择在非工作时间,和不同的小朋友交往;他记得老师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,用英语和他打招呼、做交流。
正因为有MSS的蒙氏双语环境的铺垫,Joseph在英语对话的氛围中耳闻目染,获得了大量的语言上的吸收。毕业后,他先后进入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、上海中学国际部就读小学与初中,并在初二的时候去往英国。现如今,谈到在英国已近10年的留学生活,他表示自己的英语水平要比其他的国际留学生要好得多,完全没有交流障碍。
在英国10年,独自留学与生活,Joseph并没有让父母太操心。他很早就意识到,要对自己的生活进行“管理”。今年他是大二,在这一整年的时间里,他要读8门课程,他对自己的学业进度进行了合理的规划:上半学年主修5门课,课程节奏相对紧凑,2023年1月初之前,他还要完成1篇1万5千字的论文;而剩下的4门课,他就集中精力放在下半学年,这样也能留出一定的空余时间,为自己大三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做更多深入的思考。
“在这里,不会有人天天盯着你,在你身后抽鞭子。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规划,考验的是自我管理能力、时间管理能力、安排事务的逻辑性。”
这种安排生活的能力,得益于MSS早期对他的影响。在Joseph的印象中,MSS蒙氏教室里的一切都很有条理、符合逻辑、并且具备连续性和完整性。“我记得老师会引导我先做什么、再做什么,会做示范,很耐心。”或许,这些早已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种子,在MSS的时光里,他似乎很少会半途而废,如果真要提“放弃”,大概只有一种可能,就是:真的没兴趣。
现如今的Joseph在课业之外,也有相当坚持去做的事,比如这一年来,他结交了新的朋友,爱上了骑行。周末,他和朋友们会花半天时间,一边骑行,一般欣赏他喜爱的伦敦风景。虽然骑行会耗费不少体力,但在精神上却能获得放松。此外,他还长期健身,最爱撸铁,属于炼三天、休一天的“健身狂魔”。他每天都要精确计算自己的锻炼时间、锻炼强度,还要严格控制碳水、蛋白质等能量摄入。或许在旁人看来,这是一种自律,但他自认现在做起这些事情来,毫不费力。“健身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、一种生活方式,所以我不会觉得坚持健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。健身有助于稳定我的生活,让我的生活更有节奏,从而能更专注和投入到我的学业之中。”
02 把挫折当成学习,让正反馈成为动力
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。在英国求学的过程中,Joseph也会遭遇挫折。他曾一度对自己写论文的能力很有信心,但是,大一的论文成绩却并未达到他的理想预期。他当然是失落的,但也很快从失落中振作起来,不仅从心理上调整自己,更尝试从方法上去了解,究竟大学写作应该是这样的。
更多时候,Joseph把挫折看成一种新的机会:“遇到挫折,其实是一件好事,一方面这意味着,你目前正处于低谷,要开始往上走了;另一方面也意味着,你有机会让自己不要太‘飘’。”
MSS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起,就教会他们如何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,最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这也帮助Joseph建立起了这样一种思维:正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,我们当然要看到事情消极的一面,同时更要关注它积极的一面,同时,永远把挫折与难题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,进而获得全新的进步与成长。
不仅是面对挫折,在面对人生的选择题时,Joseph也拥有自己的处事哲学。他认为,自己是否有信心做出选择、面对挑战,往往是受到事情本身所带来的“正反馈”的影响。他认为这从根本上源自蒙氏“鼓励式的环境与教育”。
从小,Joseph就有机会在MSS的环境中发掘和体验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物,所以,对于自己究竟喜欢什么、擅长什么,他都有非常清楚的认知。哪怕遭遇迷茫时,他也会停下来,给自己一些时间思考。所以,一旦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,他就会非常专注、投入进去。就好比健身,他从健身中体会到的正反馈,远远大于疲劳所带来的负反馈;这种思维模式放到学业上也是一样的,当他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价值时,他所收获的正反馈足以令他保持自信,迎接下一次挑战。
Joseph与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:
他曾参加过一个group work,小组成员大概6、7个人,大家需要共同合作完成一个课题。这其中,可能有些同学比较积极,但另一些同学则显得兴致不高。Joseph深知自己可能不是能力最出众的那一个,但他自认自己的沟通能力还比较不错,所以自主承担起了“协调员”的角色,尝试和每一个人沟通,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,在确保公平性的原则下,和大家一起决定课题的任务分工。
“我需要说服大家一起参与进来,一起完成这个课题,这其中不光需要发挥沟通能力,还需要说服能力、领导力、还要有基本的责任心,具备目标感……可能有人会觉得与人沟通是件很有压力的事,但在我看来,和不同的人沟通是很有趣的。” Joseph为自己感到骄傲。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阳光开朗的人,而这种开朗的性格,早在MSS的学习生活中,就已埋下了种子。
03 做“深度思考者”
Joseph一直都坚持独立思考,做一名“深度思考者”。现在的他会尝试从自己的专业所学出发,去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逻辑。他学的是地理与环境科学,所以他会去思考类似“俄乌战争后,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究竟会被摆在怎样的位置”这样的问题。
这样的深度思考,无疑将有助于Joseph更了解自己,让他渐渐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,并拓展他看待问题的角度。
目前,大二、即将升入大三的Joseph,已经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。
他的身边其实有一条较为清晰的路: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在毕业前一年的暑假选择去投行实习,希望通过一个不错的实习表现拿到offer。“如果你能拿到offer,那基本上你一毕业就可以就业,你接着只需要一路卷卷卷就完了。但是,我并不认为我有这个兴趣能卷到最后,所以这让我跳脱出来,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。”
在短暂的迷茫中,Joseph始终没有放弃独立思考。“可能有些人会选择进入大公司、或者去谋求一份不错的收入,但是,对我来说,我更重视我的兴趣和专长所在。我希望我未来的发展,不仅仅是一份job,更是一份career。只有当你的兴趣与你的就业方向一致,你才会有真正的动力去做好它。”
现在的Joseph打算花更多时间去规划自己的未来。他已经做好了初步的安排:他认为学业是首要的,而且这学期课程比较多,所以他打算先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业上;等到下个学期,时间精力允许了,他打算认真思考一下考研的事儿,并计划在明年暑假考GRE。就业方面,他计划在研究生毕业后,从事和环境相关的咨询工作。
今年,Joseph有两门非常喜欢的课:地貌学(Geomorphology)和地学计算(Geocomputation),这两门课可以把一些比较宏大的环境问题进行量化,做具体分析。“人类是无法脱离环境的,搞清楚人类自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,将有助于我们认清人类可以走得多远。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。”Joseph认为,这些课程的学习涉及到观察、数据分析与归纳总结的综合能力,是非常复杂的过程,但这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,同时还能对人类的未来产生价值,是十分快乐的事。
这份自在自洽的感受,其实在MSS创校初期的岁月中就已建立。Joseph说:“注重探索、创造、与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式,我想这是从很早的时候开始,MSS就给予我的可贵品质。在往后的岁月中,我学会了不轻易地人云亦云,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。”
这就是蒙氏给予孩子们的价值:在MSS的教室里,包括Joseph在内的孩子们独立工作、尽情探索,蒙氏老师们总是鼓励孩子们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,在有准备的环境中,激发出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动力,帮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最终走上人生的创造之路,不断成就自我。
去探索、去发现、去创造,并从中体会到乐趣……在蒙氏的环境中,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点亮心中的那道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