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如何运用蒙氏语言,和孩子高效沟通?
日期: 2023.02.28
作者: MSS
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:有时候,当我们和孩子说话时,孩子有可能心不在焉,有可能不一定听得进去。
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?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,但其中一个关键点是:作为爸爸妈妈,我们首先要关注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。
语言表达,是一种艺术。 蒙特梭利教育是如何运用语言的艺术,与孩子交流的? 爸爸妈妈又如何把这些语言,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呢?
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蒙氏教育中,语言表达的特点、重要性及艺术性,以及作为家长,我们如何运用蒙氏语言的特点与孩子们交流,从而引导孩子更好地与人沟通、建立健康良好的关系。

语言的表达艺术:什么是语言?
提到语言,首先的一个问题是:它包括了哪些范围?
其实,语言,不仅仅只是语言本身。
首先,语言,当然就是我们的“言语”、说出来的话。我们每天要跟孩子们接触,语言是我们主要的沟通工具。
第二,吟唱。它关系到说话声音的轻和响、高和低。
第三,如果我不用声音去表达,我能向他人表达我自己吗?答案是可以的。我可以用我的身体(行为)去表达,我的情感、情绪,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。
第四,韵律。语言是有韵律的,包括节奏、快和慢。
关于用身体(行为)去表达:
在蒙氏环境里,我们经常会弯下腰,和孩子保持同一个高度去倾听他。这表示什么?表示:我和孩子处在同样的高度,我在听你说;而不是我高高在上地质问孩子:“你说吧,你想说什么?”
在蒙氏环境中,我们的桌椅、教具都是适合孩子的身高和尺寸的,是与我们的蒙氏理念相吻合的。
在和孩子们沟通时,我们也坚持这个原则,尽可能和他们处于一个高度。

所以,我们呼吁家长和孩子们沟通时,也与他们保持同样的高度,并且用眼睛注视着他,静静地听他说,告诉他:我在这里,我不光眼睛看着你,我的头脑和心灵也跟你在一起。
家长们可以在家里试试看,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。

尊重:优雅与礼仪
蒙氏的核心之一,就是提倡优雅与礼仪。
当孩子们进入学校,您会看到:老师们站在走廊里,欢迎小朋友,跟他们说Welcome!Good morning!How are you?这些都是打招呼。

有时,小朋友直接向我跑来,我会和他说:Everyone is around, you can say hello,I’m happy to see you,表达我的友好。
我们是我们孩子的 model(示范和榜样)。

这和我们的混龄理念也息息相关:在班级里,刚入学的新生需要一些时间适应,当他看到大孩子在教室里工作、和其他小朋友交流,他会看在眼里,并且学习,从而建立安全感,适应这个新环境。
我们教室里其实有很多规则,如何在教室里得到大家的尊重,如何表达“我是尊重他们的,他们也可以尊重我”,老师和大孩子都会帮助他。
在教室里,小朋友可以对我说:Ms Beiling,我需要你的帮忙,请你过来一下。如果他不需要某样东西,他可以说:我不要这个,谢谢。“请”和“谢谢”是我们经常会去表达的词汇。如果我们经常把它们挂在嘴边,渐渐地,孩子就会学会使用它们。我们就是他们的镜子。
在家里,其实这种礼仪和尊重,也应该得到延续。
比如,作为家长,您的孩子在对你讲话,但是,您在忙着做事,没有回应他,等到您回头了,他跑走了。
他知道您没有听他说话,而您也因为自己忙着手里的事儿,真的顾不上听他讲。
我们建议,当您和孩子交流时,您就特地拨出几分钟时间,专注地与他交流。您可以回过头,好好听他讲,如果您没听懂,或者他讲得太快,您可以用手握住他的手,请他说地慢一点,或者再讲一遍。
您可以说:妈妈没听懂/爸爸没听清楚,请你再说一遍。
这是在让他学习与练习,如何给您一个反馈,同时也在传递这样一个信号:你尊重我,我也尊重你,我们相互尊重。

在蒙氏环境里,我会邀请大孩子和我一起,向新来的小朋友打招呼。
我们会和他说Hello,问他:你叫什么名字?我们会握手,与他交流。新来的孩子就会知道:哦!原来可以这样做!
有时,我也会和他们一起模拟:你可以装作不认识我,我是你的新老师,那么你要如何与我表达呢?
家长们在家里时,也能进行这样的场景模拟。您可以说:客人来到我们家做客了,这个时候,我们如何与他打招呼呢?
我们可以像做游戏一样,来进行这样的场景模拟,孩子们都会很喜欢这样的游戏。
语言的“不打扰”
当孩子在工作时,我们要做到:尽量不去打扰他、打断他。
那么,在什么样的情况下,才必须这样做?
当时间到了、需要告诉他可以停下的时候,我们会说:请你停下这个工作,请你收好它(教具),把它放回去。

在蒙氏教室,我们有一条规则:如果孩子在认真做一项工作,我们不应该对他说:“哦!请你换一个!请你去做别的一个什么……”
老师在引导孩子之前,会先观察孩子做到了哪一步。如果我发现孩子正在思考,我会把手搭在他的身上,告诉他:我需要你。
如果他头回过来了,那么我再跟他说话。
所以,如果在家里,孩子在专注地做一件事时,也请家长不要对他说:“哦宝宝我们吃饭了!现在你收起来!”
这样就会和在蒙氏课堂的做法非常不一致了。
除非,我们到了要去吃饭的时间,那么,建议您可以提前说:宝宝,我们还有一会儿就要吃饭了,你如果想玩玩具的话,请你选一个简单的。
如果他不愿意、要做很久,那么您可以把手放在他的身上,他会看着你。
这个时候,您可以说:“妈妈给你一个选择,你可以继续做,但是吃饭的时间就会变短了。”
您给他这个选择后,他可以自己决定:他到底是要继续做,还是先停下来,去吃饭;吃完饭,再回去做。

有的孩子经常不在自己的座位上,喜欢跑到其他小朋友那里。我相信在多胎家庭里,也会有类似的情况。
在蒙氏环境中,如果此时并非团队合作的时刻,那么我们尽可能让孩子们分开、独自工作,不要相互打扰,让他们处于一种可以自己去研究的过程里。
孩子们需要独自工作的时间,因为只有当他沉浸在一个工作当中,他才能发挥他的探索精神。
这种专注自己工作的“专注力”,并非是指:我仅仅只是坐下来5分钟;而是我要翻来覆去、不断研究我的工作。
对这个行为,我们有一个词汇叫做:深层专注。
深层专注是我们非常需要的,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,会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探索精神。

同时,我们还提倡,工作要有始有终、有头有尾。
有很多孩子经常跟我说:I wanna be a scientist,I wanna be a doctor,I wanna be somebody。
我会说:你首先要能够做好你的工作,当你做完以后,你要把教具整理好、放回去,这是第一步。
虽然这个专注的过程,刚开始时会很短,但是,随着年龄的增长,慢慢会被拉长。
您会发现,到了4岁,孩子的专注力会大大加强,到了5岁,会变得更强,他们的意志力也会相应增强。碰到困难,他们不会轻易放弃,而是会去尝试,因为他们坐得住、会去思索,他们的心是定下来的。
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、想要去探索的好习惯。
本文来自:贝聆老师的家长讲座内容
贝聆老师简介:
现执教于MSS徐汇园,担任3-6主教
0-3岁认证于加拿⼤北美蒙特梭利中心 NAMC
3-6岁认证国际蒙特梭利研究指导中心 IMC
MACTE,AMS 协会成员
蒙氏0-3、3-6主教和助教9年工作经验
语言是促使人类进步最有力的工具,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,儿童的语言不是双亲传给的,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,是以自我学习,自我完善的形式发展的。——玛利亚·蒙特梭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