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 官网升级中!现在您访问官网的浏览器设备分辨率宽度低于1280px
请使用高分辨率宽度访问。

【科学育儿】警惕秋季儿童常见传染病!

日期: 2022.09.09

作者:

警惕儿童秋季传染病

如何帮助孩子预防传染病?

一场秋雨一场寒,不知不觉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,由于昼夜温差大,气温不稳定并逐步降低,各种病毒传播风险大大增加,这使秋冬季成为传染病高发季节,那么秋冬季儿童常见传染病有哪些?

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,包括: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、支气管炎、肺炎、水痘、麻疹、猩红热、秋季腹泻、手足口病等。

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秋冬季节传染病预防知识:

1、流行性感冒: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,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,传染性最强。病毒随打喷嚏、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,主要表现:起病急骤、高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肉关节酸痛,全身乏力、鼻塞、咽痛和干咳,少数患者可有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
2、普通性感冒:主要表现:咽喉痛、鼻塞和流鼻涕、流眼泪、打喷嚏、轻度发热、头痛和咽痛,很少出现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,发病周期短。

 

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:

(1)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,注意保暖。

(2)增加户外活动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

(3)多饮水、多吃水果,适当补充维生素C。

(4)注意通风,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

(5)尽量避免带幼儿出入密闭的公共场所。

(6)要注意幼儿个人卫生,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。

3、支气管炎和肺炎: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染。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,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,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,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。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继而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咳嗽,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。肺炎是由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等病原菌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,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。

4、秋季腹泻:秋季腹泻的病原体有多种病毒,主要祸首是轮状病毒,主要通过人传人,经粪、口或口、口传播,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。表现为发热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5、水痘: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以发热和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结痂为特征,传染性强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传染。

预防:除注意空气流通外,重点在于管理传染源,隔离患者至全部结痂为止,对有接触者需密切观察。

6、手足口病:急性起病,发热、口痛、厌食、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,位于舌、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,也可波及软腭,牙龈、扁桃体和咽部。手、足、臀部、出现斑丘疹,后转为疱疹,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

预防:做好环境、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要洗手,预防病从口入。尽量不带幼儿去拥挤的公共场所,减少被感染机会。注意幼儿的营养以及睡眠,防止过度疲劳。

7、麻疹: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眼结膜充血、口腔粘膜疹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,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。

预防:

(1)控制传染源,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治疗。

(2)增强免疫力,及时接种麻疹疫苗。

(3)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。

8、流行性腮腺炎:腮腺炎患者可有倦怠、畏寒、食欲不振、低热、头痛等症状,而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,局部疼痛,张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,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,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。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,以后可逐日减退。

预防:及时隔离患者至腮腺肿消退为止。注意室内空气流通,流行季节及时接种疫苗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
注意防治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:

传染源可以是疾病的患者、隐形感染者、携带者及被感染的动物;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,要尽早隔离,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或其他接触物都要消毒处理;对隐形感染者和携带者要进行临床观察。

呼吸道感染、水痘、麻疹等疾病是“吸进去”的传染病,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,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,可以通过在早晨或者课间适当开窗通风,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肘部捂住口鼻,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,雾霾天戴上口罩等措施进行预防;腹泻、手足口等疾病通常是“吃进去”的传染病,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、饮用水、餐具或食物等,未经过恰当的处理,进食后发病,因此孩子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不要随意接触病人的物品等。

8、诺如病毒

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,起病急,传播快,爆发多,临床上以呕吐、腹泻、低程度的发热、腹痛等为主要表现,儿童以呕吐多见。更准确地说,它的症状应该是“上吐又下泻”。

诺如病毒的特点

★ 传染性较强:通过接触、水源、食物、呼吸均可传播。

★ 以群发为主:好发于幼儿园、学校等人群集中、密闭的场所。

★ 儿童易感:在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,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%左右。

★ 自限性疾病:该病通常为自限性,两三天就会好转,预后良好,因此不必过度恐慌。

★ 传播途径广:诺如病毒是“病从口入”的典型。通常存在于患病者的粪便和呕吐物中,通过人传人,以及食物和水源的途径传播。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源都可能成为传染源。

 

诺如感染途径

诺如病毒感染性强,以肠道传播为主,感染主要原因有:

★ 食用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,饮用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或饮料。

★ 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,然后手接触到口。

★ 直接接触感染者,如照顾病人、与病人共餐或使用相同的餐具等。

 

感染后怎么做

★ 感染诺如病毒后,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,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,大部分患者1-3天会好转。

★ 确诊后,从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需居家隔离,避免传播给他人。

★ 住所要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;居家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。

★ 应使用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,而且要远离厨房,不要加工处理食物。

★ 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。

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

如果孩子感染诺如病毒期间,有以下表现,要引起重视,及时就医:

★ 呕吐严重,无法进食和进行口服补液,持续腹痛,休息后也得不到缓解。

★ 大便呈粘液样便、伴有脓液或血,气味异常。

★ 反复发热,体温超过38.5℃,服用退烧药后无法有效降温。

★ 孩子精神、情绪状态差,昏昏欲睡,进食意愿低,睡眠质量差,对喜欢的游戏提不起劲。

★ 出现脱水的症状,如口唇干裂、尿液变黄、尿量变少、皮肤弹性差、眼窝或囟门有凹陷。

保护易感人群

并不是所有接触了传染源的人都会被传染,只有当个体对于该疾病免疫力低下的时候,才有可能患病。平时可以靠加强营养、进食多量蔬菜水果,早睡早起,保证睡眠时间,锻炼身体,注意衣物增减等措施来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力,预防接种也是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手段。

最后,提醒家长们要注意幼儿的营养和休息,加强幼儿的锻炼及增强体质,要讲卫生、勤洗手、多喝水,还要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机体抵抗力。如宝宝出现感冒症状如咳嗽或发烧时请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
教育机构:

分享 :